Z3 薩拉斯特羅

Z3 薩拉斯特羅

《薩拉斯特羅》是卡爾·格普法特(Karl Goepfart)創作的一部歌劇(原名「音樂劇」)的劇名,該劇改編自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和埃馬紐埃爾·席卡內德的《魔笛》。劇本由 Gottfried Stommel)創作。本劇於1891年12月9日在亨厄洛(Hengelo)舉行音樂會首演。

我們對這部歌劇的介紹

共濟會

共濟會

2003年春,作曲家弗蘭克·A·霍爾茨坎普在菲特特爾山脈巴德亞歷山大斯巴德舉行的飛馬共濟會會議上,提出了創作歌劇《迷宮——魔笛第二部》的構想。他採用老式記譜法,旨在致敬這位著名的前輩,並將該項目定位為一部延續作品。
弗蘭克·霍爾茨坎普的發言讓觀眾相信,在莫札特和音樂領域取得巨大發展兩百多年後,重新拾起並延續這一主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歌劇劇本作者格爾德·舍姆和戲劇構作人托馬斯·H·卡斯帕爾自發地決定參與這個計畫。

他們都是共濟會成員,並有意識地將共濟會的知識融入他們的歌劇劇本中。

席卡內德、莫札特和歌德也都是共濟會成員。

Z5 迷宮(二)

Z5 迷宮(二)

慕尼黑作曲家弗蘭克·阿德里安·霍爾茨坎普 (Franck Adrian Holzkamp) 和劇本作家格爾德·舍姆 (Gerd Scherm) 創作了另一部名為《魔笛 II》的作品,名為《迷宮》,因此此處命名為“迷宮 II”,因為彼得·馮·溫特/席卡內德 (Peter von Winter/Schikaneder) 的《迷宮》已在此處發行。

如果您對作品感興趣,請直接與他們聯繫。如果您對完整系列感興趣,您可以在 Ellenberger.institute 一站式獲取所有內容。

Z5《迷宮 (II)》示範鏈接

成功

成功

《魔笛》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世界上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

因此,其衍生歌劇的成功程度略遜一籌:

Z0 24年 1790-1814 24年間,連續演出,自1998年重新發現以來,約演出13場。
Z2 僅在約13家劇院演出過一次或幾次,在2012年薩爾斯堡音樂節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Z3 1891年世界首演,1939年為慶祝葛普法特80歲生日而登台演出。
Z4 1797-1801 在維也納演出64場,1815年在布拉格莊園劇院演出兩場。
Z5 至今未首演…

Z0 魔法石

Z0 魔法石

《魔法石》或《魔幻島》 – 維基百科

《魔法石》或《魔幻島》是一部歌劇(更準確地說,是一部歌唱劇)。劇本由伊曼紐席卡內德創作。

根據漢堡版本的樂譜(二戰後一度無法查閱),據說這部由席卡內德創作的作品是由約翰·巴普蒂斯特·亨內貝格創作的,其中包含弗朗茨·澤維爾·格爾、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本尼迪克特·沙克和席卡內德的插曲。該劇於1790年9月11日在維德納劇院首演,之後也在德語世界的多家劇院上演。

我們的推薦:《魔法石》-《魔幻島》

Z1 魔笛

Z1 魔笛

《魔笛》(K. 620)是由沃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創作的兩幕歌劇,於1791年在維也納自由劇院首演。劇本由埃馬紐埃爾·席卡內德創作。這部約三小時長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著名、上演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其中一些詠嘆調,例如帕帕吉諾的《鳥兒是魔女》(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塔米諾的《孩子是魔女》(Dies Bildnis ist zauberschön),以及夜後的詠嘆調《女孩在我心中被割斷》(Docher Hölle Rache Herzen)[2],即使對許多從未看過這部歌劇的人來說也耳熟能詳。由於這部歌劇簡單易懂,它偶爾會以兒童友善的方式(包括學校表演[3])或木偶劇的形式上演。歌劇中對比的多樣化運用清晰地展現了維也納古典主義的精神。這部劇最初以色彩繽紛、令人眼花撩亂的魔幻鬧劇為外衣,劇情逐漸宣揚共濟會的理念。

我們的《魔笛》

Z2 迷宮

Z2 迷宮

《魔笛》第二部。 《迷宮》或《與元素的戰鬥》(又稱《魔笛》第二部)是埃馬紐埃爾·席卡內德創作的歌劇,由作曲家彼得·馮·溫特作曲,是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的《魔笛》最早的續集。

我們的歌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