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會

共濟會

2003年春,作曲家弗蘭克·A·霍爾茨坎普在菲特特爾山脈巴德亞歷山大斯巴德舉行的飛馬共濟會會議上,提出了創作歌劇《迷宮——魔笛第二部》的構想。他採用老式記譜法,旨在致敬這位著名的前輩,並將該項目定位為一部延續作品。
弗蘭克·霍爾茨坎普的發言讓觀眾相信,在莫札特和音樂領域取得巨大發展兩百多年後,重新拾起並延續這一主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歌劇劇本作者格爾德·舍姆和戲劇構作人托馬斯·H·卡斯帕爾自發地決定參與這個計畫。

他們都是共濟會成員,並有意識地將共濟會的知識融入他們的歌劇劇本中。

席卡內德、莫札特和歌德也都是共濟會成員。

成功

成功

《魔笛》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世界上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

因此,其衍生歌劇的成功程度略遜一籌:

Z0 24年 1790-1814 24年間,連續演出,自1998年重新發現以來,約演出13場。
Z2 僅在約13家劇院演出過一次或幾次,在2012年薩爾斯堡音樂節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Z3 1891年世界首演,1939年為慶祝葛普法特80歲生日而登台演出。
Z4 1797-1801 在維也納演出64場,1815年在布拉格莊園劇院演出兩場。
Z5 至今未首演…

Z0 和 Z1

Z0 和 Z1

參考文獻

……《魔法石》(Z0)與《魔笛》(Z1)的差別:

沃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魔法石》聯合作曲家,《魔笛》作曲家

約翰‧巴普提斯特‧亨內貝格:《魔法石》聯合作曲家兼指揮,《魔笛》指揮

班尼迪克特沙克:《魔法石》聯合作曲家,《魔法石》中的阿斯特羅蒙特,《魔笛》中的塔米諾

佛朗茲‧澤維爾‧格爾:《魔法石》聯合作曲家,《魔法石》中的尤蒂弗朗特,《魔笛》中的薩拉斯特羅

希卡內德:《魔法石》劇本作者兼聯合作曲家,《魔法石》中的盧巴諾,《魔笛》劇本作者,《魔笛》中的帕帕吉諾笛子

烏爾班席卡內德(伊曼紐席卡內德之弟):《魔法石》中的薩迪克,《魔笛》中的一等祭司

約翰‧麥可‧基斯特勒:《魔法石》中的納迪爾,《魔笛》中的二等祭司

安娜·戈特利布:《魔法石》中的娜丁,《魔笛》中的帕米娜

芭芭拉·格爾(弗朗茨·克薩韋爾·格爾之妻):《魔法石》中的盧巴娜拉,《魔笛》中的帕帕吉娜

很翻車!

很翻車!

這張Excel電子表格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六部魔法歌劇確實應該合為一體,並且應該作為一個循環演出!

「善良領袖」無所不在;在Z0中,他被稱為「阿斯特羅蒙特」(Astromonte),在其他所有劇目中,他被稱為「薩拉斯特羅」(Sarastro)。

夜之女王在各劇目中都扮演著復仇女神的角色;只有在Z5中,她才被稱為「諾斯特拉娜」(Nostrana)。

入會儀式的「高貴夫婦」稱為「塔米諾」(Tamino)和「帕米娜」(Pamina),只有在Z0和Z4中,他們的名字才有所不同。

「普通夫婦」也只有在Z0和Z4中,他們的名字才有所不同。

「祭司」無所不在;只有在Z4中,才有一位「土地預言家」(Seeder of the Land),因此在「拉貢卡」(Ragunka)中,他扮演著真正的通靈角色。

「黑暗之王」的助手無所不在,他想要引誘「高貴女性」(Z0,普通夫婦的妻子)。只有在Z0和Z4中,他的名字才有所不同;在Z4中,這方面只是略微被刻意安排。

下載Excel電子表格概覽!

特色圖片(大圖)